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局,中国的青少年正在被教育高压与就业坍塌双重绞杀,他们前面是深渊,后面是悬崖,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一方面,当代青少年群体承受的心理重压已经远超常规认知,根据《2025青少年抑郁症蓝皮书》显示,中国有2800万的抑郁青少年,高中阶段成了抑郁症频发的重灾区,有超过4成高中生表示自己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有超过3成高中生向家长抱怨,自己存在严重的睡眠障碍,一天的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还有全国各地不断传出的学生坠楼事件,这些事实都在告诉我们,教育流水线化的模式,正在批量生产心理伤残者。

更让人窒息的是,很多人以为熬过了高考就是人生的解脱,甚至很多学校的老师也在给学生不停的洗脑,他们告诉自己的学生,只要你考上了大学,你的人生就充满了希望,可实际情况是什么样子?高考不仅不是解脱的开始,还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
2025年高校毕业生规模突破了1200万人,但就业市场却呈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撕裂格局。
一方面是传统文科专业供需比达到了惊人的1:42,三本院校的就业率跌破了60% ,尤其是文科专业,几乎就是毕业即失业。
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起薪就高达15万+,但全国的人才储备仅占总需求量的2.3%。
这种资源错位的情况导致学历大浪费的现象持续蔓延,河南中烟流水线上竟然有30%的研究生操作工,而普通本科毕业生有接近一半毕业即失业。
当硕士送外卖、博士进流水线成为常态的时候,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就在大面积崩塌,今年很多民办高校的招生困境就是最好的证明,这说明家长和学生已经开始清醒,不再为那些垃圾学校买单。
看到这种魔幻的场景,很多人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底是为了什么?
你想一下中国的青少年到底有多惨,10来岁的年纪,每天早上5点钟就要准时起床,冬天外面的寒风凛冽刺骨,早点摊都没有开门,就连流浪狗都还躲在自己的狗窝里瑟瑟发抖,我们的孩子就已经起床独自走向学校的大门。
上午好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学习任务,课间休息时间只有短短的10分钟时间,如果遇到老师拖堂的情况,那就是几十个人要在几分钟之内解决内急问题,很多学生没办法,就只能用不喝水或者憋尿的方法来解决,最后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严重的便秘还有结石堵塞问题,

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10点钟可以放学回家了,结果家长立马就安排新的补习班,一直学到凌晨1-2点回家睡觉,睡3-4个小时之后又重新起床开始新的一天学习任务。
这就是无数学生的一个缩影,在如此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之下,很多孩子从小内心极度压抑,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没有时间去听歌追星,也不敢有任何形式的青春期骚动,甚至某些学校班主任还不允许男女同学对视超过5秒,这种扼杀天性的做法,直接让学生变成了一个无情的学习机器。
可即便如此,家长们还是一个劲的让他们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拼命压榨他们的个人精力,之前很多人一直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能随意打骂,有人说是因为他们太脆弱了,其实不是,真正的原因是,以前的孩子他有情绪缓冲的空间,放学之后可以去找小伙伴玩,去外面摸鱼,你骂他打他,他可以躲在一个地方消化自己的情绪,但是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他们回来就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子拼命学习,没有情绪缓冲的空间,最后就导致情绪长期压抑,最终走上了极端的道路。
最恐怖的是,中国的孩子不只是高中阶段如此,随着教育内卷愈演愈烈,现在教育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一步步向低年级蔓延,以前是初中阶段好好努努跟上进度就行,后来变成了小学阶段就要发力,现在一步步发展成了幼儿园甚至怀孕阶段就要上各种强度,各种补习班、胎教课程直接安排,多达好几千上万的成本榨干了家长的收入,摧毁了孩子的童年。
之前网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一个外国人看着窗外灯火辉煌的大楼问了一个问题:那栋楼是什么?天天灯火辉煌的,是一个工厂吗?
听到他的提问,旁边的人告诉他:不是,那是一个学校。
得知真相后,这个男人满脸的难以置信,他无奈地表示:什么学校晚上9点20还开着?在美国高中孩子下午2:20就放学了,小学生的上学时间也只是上午9点到下午3点30,如果是这个样子,那中国的孩子们恐怕将没有一点个人时间。

没错,这就是中国孩子的真实情况,没有一点个人时间,没有童年,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考试,从出生那天开始,整个社会的评价系统就在告诉他们,从0-60岁,你的每一年都十分关键,他们被植入了永恒的生存焦虑,不敢停下自己的脚步。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因为自古以来,考试就是中国人人生逆袭的重要出路,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中国人唯一的出路。
从隋唐开始,我们就在大力推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本质上是什么呢?答案就是通过一场场考试来为国家选拔人才,同时打通不同阶层的流通渠道,以保持社会的基本稳定。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喜欢考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科举制度的惯性,靠考试改变命运的模式,已经深入人心。
因为在古代一个人如果能够中举,那就能获得三大好处:
第一, 获得国家编制,朝廷给你发放俸禄,理论上你一辈子都不会饿死。
第二, 国家给你免税,让你的土地收成全部属于自己。
第三, 你还能利用手里的特权来庇护族人,让他们不用服兵役等等。
总之,在古代一个人只要通过科举的选拔,下限就是县级领导,上限则是省部级领导,甚至直接进入权力的中枢,所以古代所有家族都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让自己的族人去参加考试,因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范进中举的故事,他只是考上了一个举人,他的岳父还有乡绅大户、当地官员就全都去庆祝,这深刻的说明了科举对中国人的重要意义。

而科举制度的消亡至今只有100多年,高考制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科举制度的变种,都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打通阶级流通的道路,这种模式在以前没问题,但是随着大学学历的不断贬值,如今再想通过一场考试就来决定未来的命运,已经变得不太现实了,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已经降低到了一个冰点。
我知道有人会说了,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那么多人玩命的卷教育呢?
原因是因为剧场效应,当你在剧院里面看表演,如果前面第一排的人主动站起来,那第二排为了看清楚就只能被动站起,最后一步步传递,就导致整个剧院的人都踮着脚尖观看。

内卷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现在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很低,但是只要有人在加大教育投入,那其他人就不敢停止自己内卷的脚步,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10几岁就去打螺丝。
同样的,职场也是一样的情况,你可以躺平,但只要有一个人每天内卷加班到晚上十点,很快他就会被当做楷模去全公司宣传,毕竟老板眼里只在乎利润,不在乎你的生死,如果不是法律限制,他们肯定会榨干你的最后一滴血,根据互联网公司的调查显示,职场抑郁症患者中有83%的人在发病之前,就已经持续了6个月以上职业倦怠,这说明内卷的发展模式正在快速消耗未来的生命力以换取当下的运转。

那如何才能走出这种内卷的困局?
第一,对职业能力进行“去学历化”的重构。
让学历不再成为衡量一个人收入唯一的评价标准,当社会更注重个人能力而不是考试能力的时候,就能有效限制内卷的蔓延。
第二, 让教育回归本质。
教育的本质不是考试,而是教书育人,引导每个人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我们必须进行教育大改革,让教育不再功利化。
第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引导。
我们要告诉他们,学习不是人生唯一的目标,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种爱好不一定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自己在孤独的时候可以获得一种精神寄托。
同时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与人打交道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而不是困在考试内卷的死局中无法自拔。
只有做好了这些事情,我们内卷的情况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遏制。